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为进一步促进湖北高质量发展,发挥好绿色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引领,制定2020年湖北省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
一、积极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一)优化种养业结构。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动油料产业扩面增效,提升蔬菜质效保障供给,推进果茶药桑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种养循环发展。继续推进《湖北省推广“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三年行动方案》,规范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稳步提升虾稻共作综合产能。(厅种植业管理处(省农技推广总站、省油菜办、省蔬菜办、省果茶办)、厅渔业渔政处、厅畜牧兽医处分别负责)
(二)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制修订省内农业地方标准,推进标准集成转化,制定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的我省生产操作规程。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组织县市围绕水稻、油菜、小麦、玉米、大豆、蔬菜、水果、茶叶等八大作物示范。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生产经营主体按标生产,有条件的可申请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推进种植业产品标准园、畜禽和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场和生猪屠宰场标准化建设。(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种植业管理处(省耕肥总站、省油菜办、省蔬菜办)、厅畜牧兽医处、厅渔业渔政处分别负责)
(三)发展生态健康养殖。继续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积极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示范县,重点发展池塘工程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加快实施连片池塘尾水治理工程,大力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建设“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标准化示范区及示范县。(厅畜牧兽医处、厅渔业渔政处分别负责)
(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主体开具电子合格证。推动出台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省级统筹、县级实施、部门督导”的实施机制。依托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推出一批企业产品品牌,推动形成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联动发展的格局。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落地实施。建立全省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数据库,实行“双随机”抽样,增加产地、“三前”环节、小散农户、禁用药物的抽检比例。(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分别牵头)
二、加强农业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净化产地环境
(五)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深入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促进化肥使用量负增长。继续开展测土化验、肥效试验和化肥利用率田间试验。强化农企对接,科学发布配方,引导企业按方生产配方肥,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按照减氮控磷稳钾补微策略,以施肥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化肥减量。集成推广水稻侧深施肥、玉米种肥同播、小麦一次性施肥等高效施肥技术和新型肥料产品,示范带动化肥减量增效。持续推进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以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厅种植业管理处(省耕肥总站)负责)
(六)持续推进农药减量控害。深入开展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精准高效施药、轮换用药等科学用药技术。加强全省105个全国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果蔬茶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区、蜜蜂授粉与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区和省级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建设,提高全省绿色防控面积,力争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42%以上。加强农药生产经营使用主体和农药市场监督管理,加大违规使用农药问题的查处力度。(厅种植业管理处(省植保总站)负责)
(七)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继续实施中央和省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确保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坚持“肥料化、能源化”主攻方向,探索、集成、推广新模式新技术新机制。推动建立畜禽粪污全链条养分管理制度,因地制宜推广全量还田利用技术模式。支持引导依据环境容量,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和专业化家庭牧场。(厅畜牧兽医处牵头负责)
(八)深入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按照“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就地就近、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原则,以县为单位实施秸秆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综合利用项目。实现重点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或比上年提高五个百分点,带动提高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以县为单元开展年度秸秆资源台账建设,构建秸秆综合利用监测评价体系,为打好农业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支撑。(厅科技教育处(省农村能源办)负责)
(九)加快推进农膜污染防治。加强农膜准入管理和源头减量。将查处不合格地膜纳入春耕、秋播农资打假活动内容,从源头确保农民使用达标地膜产品。推进全省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加强可降解地膜产品和技术跟踪研究。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积极探索回收机制,建全回收体系,提升农膜回收水平。(厅科技教育处(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负责)
(十)探索开展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机制。大力宣传贯彻《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管理办法》。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监测和回收情况调查。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指导意见》,坚持统筹推进、分类处置、分级负责和多方参与的基本原则,明确回收处理方式,对有再利用价值的和无利用价值的肥料包装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鼓励肥料生产企业使用易资源化利用、易处置的包装物,探索使用可降解包装,定向为规模经营主体提供大规格包装肥料产品。(厅种植业管理处(省植保总站、省耕肥总站)负责)
(十一)抓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优先保护区、安全利用区、严格管控区涉及乡镇及村边界范围与面积,编制耕地质量类别划分报告和清单,科学制定县市区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和严格管控方案。落实“优先保护区”保护措施,加快“安全利用区”内耕地安全利用,综合施策,减少污染物向作物特别是可食部分转移。落实“严格管控区”内耕地管控措施。对严格管控区内的耕地,因地制宜,优先调整种植结构。积极配合自然资源、林草等部门,通过种植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等管控措施,将生产超标农产品的耕地退出食用农产品生产。(厅科技教育处(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牵头,种植业管理处(省耕肥总站、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植保总站)参与)
三、强化农业资源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十二)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针对耕地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加强我省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全省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突出抓好长江流域、汉江流域内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轮作休耕试点区等重点区域专项监测,探索开展高标准农田、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重点项目区专项监测。全面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深化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应用,集成推广土壤改良、地力培肥、退化耕地治理综合技术,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厅种植业管理处(省耕肥总站、省油菜办、省农技推广总站)、厅农业机械化处分别牵头,厅计划财务处参与)
(十三)加快发展节水农业。以小麦、玉米、马铃薯、棉花、蔬菜、瓜果等作物为重点,以提高天然降水和灌溉用水利用效率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示范,探索技术参数,筛选水溶性肥料,完善技术模式。(厅种植业管理处(省耕肥总站)负责)
(十四)保护农业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加强保护点建设,建设外来入侵物种水花生、水葫芦生物防治天敌越冬繁育基地,促进我省重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和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保护点和基地物联网监控系统,提升保护能力。规范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行为,会同相关部门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全面禁止猎捕、交易、运输、食用国家濒危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加强重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管理,实施好以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为代表的珍稀濒危水生生物抢救性保护行动。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活动。(厅科技教育处(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厅渔业渔政处分别负责)
(十五)强化渔业资源养护修复。在巩固做好全省83个水生生物保护区禁捕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长江干流和汉江干流禁捕工作,确保2020年底前完成长江干流、汉江干流湖北段全面禁捕任务。对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与渔船要一一建档立卡,做好退捕渔民转产转业生活保障相关工作,实现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不反弹”的目标。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执法能力和执法装备建设,依法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切实推进长江禁捕法制建设。组织开展“放鱼日”等重大增殖放流活动。组织开展中国渔政“亮剑2020”行动,实施长江禁渔执法、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禁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和“绝户网”、打击电鱼等专项执法行动,维护渔业正常生产秩序。(厅渔业渔政处牵头负责)
四、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改善村容村貌
(十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以“干干净净迎小康”为主题,全面深入推进 “五清一改”,进一步提升乡村环境卫生水平。加强引导农民群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健全完善村庄保洁长效机制,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县推进项目,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牵头)
(十七)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集中力量重点推进16个一类县、兼顾二类县农村户厕改造。组织实施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政策,跟踪督办2020年计划实施情况,开展2019年农村改厕质量验收和绩效评价工作。根据国家颁布农村户厕建设有关标准规范,修改完善我省农村户厕改造标准体系。组织专家赴基层开展技术服务,指导解决农村改厕技术难题。会同卫生健康、生态环境部门遴选推介一批农村厕所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典型范例。 (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牵头)
(十八)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完成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印发《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2020年度实施计划》,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遴选推介一批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案例,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提升休闲农业水平,宣传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推荐一批“十最十乡”典型,努力建成一批“区域一流、国内领先”的休闲农业“打卡地”。(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分别负责)
五、强化统筹和试验试点,夯实农业绿色发展基础
(十九)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在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试点县,探索建立绿色农业技术、标准、产业、经营、政策、数字体系,集中连片开展绿色种养技术应用试验,建设一批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总结不同生态类型、不同作物品种的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模式。(厅发展规划处负责)
(二十)推动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扎实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水产养殖尾水有效处理或循环利用;强化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加大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力度。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重点,加强农业资源台账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加快推进工作落实。(厅发展规划处牵头,有关处室(单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