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七场标志性重大战役3年明显见效
近日,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正式挂牌。相比于环境保护部,生态环境部职能有哪些变化?党的十九大将污染防治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未来工作将如何开展?记者专访了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
职能整合实现五个打通,重点强化四大职能
长期以来,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体制机制方面存在两个突出问题:第一是职能交叉重复,叠床架屋、多头治理;第二是监管者和所有者没有很好地区分开来,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李干杰表示,组建生态环境部,整合分散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尤其是体现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整体系统观,实现了所有者和监管者分开,相互独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要求。
李干杰说,通过职能整合,进一步充实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三大职能领域,加强统一监管,实现五个打通:一是划入原国土部门的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职责,打通了“地上和地下”;二是划入水利部门的组织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以及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区环境保护等职责,打通了“岸上和水里”;三是划入原海洋局的海洋环境保护职责,打通了“陆地和海洋”;四是划入原农业部门的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职责,打通了“城市和农村”;五是划入发展改革委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打通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如何理解生态环境部的职责和定位?李干杰说,生态环境部的基本职责定位是“监管”,统一行使生态环境监管者职责,重点强化生态环境制度制定、监测评估、监督执法和督察问责四大职能:
制度制定,即统一制定生态环境领域政策、规划和标准,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制定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标准、建设标准并提出审批建议等;
监测评估,即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评估生态环境状况,统一发布生态环境信息;
监督执法,即整合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综合执法职责、队伍,统一负责生态环境执法,监督落实企事业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督察问责,即对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生态环境工作进行督察巡视,对生态环境保护、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问责,监督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此外,对于生态环境部门而言,审查许可是监管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在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源头严控,强化环评审批、排污许可、自然保护地评审,以及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环境许可、海洋倾废审批、核与辐射安全许可等职责。
基本完成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转隶,保障新老机构平稳过渡
机构改革把原环境保护部全部职责和其他六个部门相关职责整合到一起,如何保证新老机构平稳交替过渡,尽快实现新机构的高效运行?李干杰表示,生态环境部成立机构改革工作小组及其办公室,组织制定机构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限要求。
按照“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编随事走、人随编走”原则和先转隶、再“三定”步骤要求,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推动相关职责及机构和人员编制划转事宜。截至目前,已经落实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原南水北调办环境保护司,以及水利部、原国土资源部部分人员的转隶,按期完成了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转隶任务,并确保相关职责和工作任务无缝衔接。
目前,生态环境部在深入研究、加强沟通协调、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基础上,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编制了“三定”草案初稿,已报有关方面审核。根据改革程序规定,“三定”草案还需根据审核意见进一步修改后,报有关方面征求部门意见。下一步,将积极配合做好修改、上报等工作。
李干杰说,在抓好机构改革的同时,生态环境部按照既定计划继续抓好生态环境重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今年两会的决策部署,在开展长江保护修复、渤海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统筹划入的职责及机构,明确责任单位,加强协调配合,做到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干劲不减。
组织开展第一轮督察“回头看”,从2019年开始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
近日,生态环境部曝光一系列环境污染严重的领域、地区和企业。“这是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措施,希望通过点名道姓、摆事实讲道理的案例曝光,充分发挥警示和震慑作用,‘通报一个、教育一片’。”李干杰说。
“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问题是长期形成的,现在到了有条件不破坏、有能力修复的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难得机遇。”李干杰表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改善生态环境创造了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不断发展与积累,为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提供了更好的、更充裕的物质、技术和人才基础。此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红利正在逐步释放,为生态环境保护增添了强大动力。
李干杰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将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七场标志性重大战役作为突破口和“牛鼻子”,抓紧制定作战计划和方案,细化目标任务、重点举措和保障条件,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确保3年时间明显见效。
打赢蓝天保卫战。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以秋冬季、采暖期为重点时段,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加大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的调整优化力度,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
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坚持“车油路企”统筹,全面开展清洁柴油车行动、清洁油品行动、清洁运输行动、清洁柴油机行动四大攻坚行动。
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推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督检查,督促地方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黑臭水体长治久清。
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加强陆域污染治理、海洋生态保护、港航污染治理。
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以改善长江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减排、扩容”两手发力,扎实推进水资源合理利用、水生态修复保护、水环境治理改善“三水并重”。
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立保护区边界标志,清理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问题,全面提升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保障水平。
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作战方案,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监督指导力度。加强农村环境执法监管。
此外,生态环境部还将持续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工作。不断研究完善督察体制,积极开展督察法制建设,组织开展第一轮督察“回头看”,从2019年开始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继续全面实施“土十条”,扎实推进净土行动,坚定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切实强化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不断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解读人: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采访人:人民日报记者 寇江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