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沼气网!
     首页  >   产业发展  >  双碳目标

低碳经济发展需强化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发布时间:2015-01-28 来源 :中国节能减排网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能源消耗大国,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承担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责任,长期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减排活动,不断探索节能减排技术改革。随着时代发展,“低碳”理念应运而生,很快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低碳经济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

  l、低碳概念的提出

  近年来,全球变暖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大负面影响,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IPcc发布的全球气候评估报告中明确指出,人类活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令人堪忧的是,该现象依然持续恶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实践角度来讲,要想解决这一环境问题,必须付诸相应措施,彻底落实节能减排,只有越早采取措施,才能越快将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一个相对合适的水平。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探索发展路径与模式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提出了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

2、加强节能减排技改。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策略

  2.1积极开发新能源,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长期以来,煤炭作为我国最大的矿产资源,在能源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为社会生产与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社会需求的日益增加,作为难再生资源的煤矿也呈现出后劲不足的情况,社会发展呼吁低碳经济,要求主动转变能源消耗结构,实现能源供应多样化,积极开发新能源,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煤炭消耗净化技术水平。就目前形势来看,天然气、石油等能源的消耗率低,环境污染小,是未来能源供应的主要力量。此外,还应加强清洁能源研发,不断发现利用新能源,推动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2.2加强市政建设设计与管理,节约交通能耗与建筑行业能耗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深入,交通运输业能耗与工民建能耗逐年攀升,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给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带来不良影响。这就要求包括政府管理部门、建筑单位、全体公民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体共同努力,降低交通能耗,减少建筑行业能耗。

  研究人员对某市交通能源消耗做了两组对比试验,结果发现每千公里的人均耗能中,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7.5%,地铁为小汽车的4.3%.由此可见,节约交通能耗,在积极研发推广节能型小汽车的同时,大力提倡居民出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关键。

  在众多行业中,建筑业的能源消耗最为惊人,据最新媒体报道数据显示,2013年度我国建筑能耗占国民经济发展能源总消耗的34%以上,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能源问题日益紧张的当代,积极研发节能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在建筑设计时树立节能意识,因地制宜地选用节能技术,加大新型节能玻璃、节能门窗、节能外围材料的研究力度,突出节能材料的实效性和经济性,立足建筑工程当地的环境情况,

  在遵循和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建筑工程建设中,放眼未来,对节能材料研发与建筑一体化进行大胆探索,有助于减少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

  2.3挖掘碳汇潜力。发展碳交易市场

  为了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充分挖掘森林碳汇潜力,不断改进森林管理,利用先进技术提升单位面积的生物产量,想方设法扩大森林覆盖面积。在实际操作中,受能源结构与节能减排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节能减排上的成本各不相同,由此产生了碳汇市场。城市发展过程中可积极借鉴国际活动中的碳交易机制,利用碳交易市场来引领低碳经济发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开辟新的商机,进一步推动现代化清洁型城市发展。

  2.4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借鉴

  全球气球变暖、资源紧张、能源安全等问题推动了世界各国对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在这方面,国际上一些城市在低碳环保发展领域起着非常好的示范作用,值得我国城市发展规划积极学习借鉴。

  举例来讲:柏林充分发挥其自然环境优势,积极发展微型发电,构筑了完整的区域供热网和热电联产网;伦敦政府建立气候变化管理局,专设分布能源管理供给部门对能源进行区别管理,实现宏观控制;太阳能集热器则在巴塞罗那得到全面普及和应用;日本东京在低碳城市发展中发挥余热效能,同时研究创新天然气发电;风力发电应用较好的城市如哥本哈根,它的发展模式与柏林有些类似,都在城市中大范围设置建立区域供热网和热电联产网,取得良好成效。

  3、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矛盾的日益加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家与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低碳经济,加强节能减排技改,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近几年才刚刚展开,对比国际上部分发达国家发展,我国起步晚、理论落后、发展缓慢。应积极吸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紧跟国际步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性地结合本土实际不断完善自身不足,提升自主研发实力,推动节能减排技改,进而促进低碳经济长远发展。 



上一篇:京津冀地区发展沼气公交车 下一篇:办公室节能减排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