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沼气网!
     首页  >   产业发展  >  发展现状

念好“六字”真经 打造山乡能源

发布时间:2017-01-19 来源 :保康县能源办

——保康县农村能源建设纪实

近年来,保康县紧紧围绕生态经济强县战略,以“建设都市襄阳后花园,打造山区农村新能源”为目标,念“六字”真经,建山乡能源,为天蓝、水清、山绿的生态保康谱写了一曲山乡能源之歌。

一、创新施策,用理念凝心聚力

事业凝聚人心,理念指引方向。面对能源建设现状与发展实际,为自觉把农村能源建设融入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之中,我们确立了“上中下、大中小”六字发展理念,指导和推进农村能源建设。“上中下”即:以“上用天(太阳能)、下用地(沼气能)、中间用空气(生物质能)”的思路全方位推进,构建多能互补的能源发展格局。“大中小”即:按“户用沼气开路、联户沼气支撑、大型沼气示范”的思路经营核心主业,形成多元发展的沼气建设格局。“六字”理念的提出,擦亮了“山乡能源”的金字招牌,为保康能源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建设空间,铺就了发展轨道。接地气、有劲气,增强了我们能源发展的道路自信。与此同时,我们围绕“六字”理念,统筹推进、发展壮大。单位提振精神、聚心聚力,工作目标明确、有条不紊,事业彰显特色、展现作为。实践证明,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保康农村能源建设创新发展,独树一帜。“小能源”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大气场”,为事业发展赢得了一席之地。

二、打造亮点,靠示范与环境融合

我们按照集中展示、易于打造、便于推广的原则,围绕服务全县中心大局和重点工程,积极投身建设一线,推进助力,打造了“上中下”三位一体的能源工程亮点。

(一)突出清洁高效,打造“上用天”的太阳能工程亮点。一抓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普及。为使巩固退耕成果太阳能热水器项目凸显优势,我们到武汉、杭州等地太阳能生产企业考察、对接、研究,对产品招标技术参数进行修订,合理设置条件,通过招标先后推广了多品牌太阳能热水器。品质优良、价格适中的太阳能热水器受到山区人民的青睐,实现了从难于推广到供不应求的逆势转变。在巩固退耕成果政策的带动下,全县太阳能热水器达到4.5万余平方米,占到符合条件适宜农户的95%。二抓太阳能路灯的提档升级。2014年在寺坪大畈村创建全省生态旅游示范村工作中,我们按照“与景区契合、与环境融合”的标准,拟定建设方案,甄选并建设了独具特色的方形杆,上配祥云图案的太阳能路灯,成为大畈村创建全省生态旅游示范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我们将这种太阳能路灯安装于后坪楚源地至五道峡沿线等相关干道和精准扶贫贫困村集中安置点等地,打造了大畈、后坪、尤家河、赵家山、岗子、洪家院等一批示范点,成为保康能源的一张名片。三抓太阳能光伏的监管和运营。光伏产业是精准扶贫重点脱贫增收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能源部门主动参与其中,抽出专人,全程参与光伏电站立项、施工、验收等服务。同时,积极争取县政府授权,成立保康康能光热光伏运维中心,已承接了投入使用的3个共600余千瓦光伏电站维护工作。

(二)针对民生至上,打造“中间用空气”的生物质炉样板

多年来,保康农村冬季都靠砍柴生火,开放式火笼取暖。1户家庭一个冬季光是烤火取暖用柴就需要5吨左右,全县6.2万农户一个冬季就要消耗30余万吨柴材,不但造成大量的浪费,严重破坏生态植被,而且取暖环境极差,灰烟满屋、烟熏火燎。顺应时代发展和农户需求,我们先后推广了铁皮方形生物质炉,瓷面圆形面板、直径为1米的生物质炉,钢化玻璃面板、直径为1.2米的生物质炉以及根据农户需求,提供两层转盘式和一层嵌入转盘式生物质炉。这种炉具不光外观漂亮,而且节能效果明显,1户冬季只需要1吨柴材即可,节柴率达到80%,更为重要的是除取暖外,烧水、做饭、炒菜,还可作为餐桌、茶几等,一炉多用,倍受山区人民的“追捧”。所到之处,农户喜笑颜开,使二十年前农户在能源人改造的地火笼烟囱上写下的“幸福感谢共产党,取暖不忘能源办”的对联,得以继续延续,历久弥新。在推广过程中,我们引导农户树立并践行环保、低碳、清洁、品质的新生活理念与方式,并加大力度,广开渠道,多方筹措,扩大炉具受益面,全县推广生物质炉达到3.4万余户,辐射240个村,覆盖率达到93.4%

(三)紧盯核心主业,打造“下用地”的沼气项目示范

一是以用能为主,掀起一场厨房革命。为了使山里人对沼气有所认识并接受,我们亲自动手开展建设,将沼气蓝色火焰送入农户的灶台。让山乡村民亲眼目睹、亲身体验,用事实来说话。由此掀起了一场用沼气替代柴材的厨房革命。沼气建设逐渐由低山河边路边向半高山高山偏远村落推进,在全县“一线两片”蔓延。经过多年发展,沼气引领山乡环保节能的“厨房革命”达到2.5万余家。“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的景象在山乡农村随处可见。二是以促进为本,助推一批产业发展。为有效解决养殖粪污难题,促进产业发展,我们在重点养殖区域或养殖场配套沼气工程,先后建设了店垭詹贤富、李洁平、刘中庆、刘中华以及寺坪蒋峪黄先宝、马良八斗坪张代礼等一批沼气示范工程。这种“养、沼”配套建设不但沼气产量足,更重要的是环境改善了,臭味降低了,空气质量好转了,有力地促进了养殖业持续发展,深受当地干群的好评。几年来,我们共建设大型沼气工程3处,中小型沼气工程55处。三是以服务为根,形成一隅高效利用。工程建设里,以高质高效为目标,探索推进常规式普访、必要式随访、指令式下访、引导式巡访、提前式探访等“五访合一”服务模式;管护服务中,以建设安全利用示范村为目标,采取“集中+分散,组织+自主”的方式开展管护服务,实行严格考核、末位淘汰。三年来,通过质效服务,全县标准化安全利用示范村达了65个。综合利用上,以生态循环模式为目标,在城关、寺坪等“菜蓝子”工程区域形成“猪--菜”,在店垭片重点推广“猪--茶”,在歇马片重点推广“猪--烟”,在马良片重点推广“猪--粮”等农业生态循环利用模式,为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勇于探索,树形象精益求精

沼气建设是农村能源建设重头戏。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革新,推进沼气转型升级,构建了“大中小”多元化的沼气发展格局,彰显了独特的保康沼气风格。

(一)户用沼气开路。我们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为重点、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入,高标准开展“一建三改” (建设沼气、改厨、圈、厕),淌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沼气之路。在建设过程中,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坚持“三位一体” “三结合”施工,建设蓝瓦黄墙的独特的保康“一建三改”示范。自2009年,我县被确定为脱贫奔小康试点县以来,我们在全县高标准建设了“一建三改”示范8500余户,分别形成了保北305省道沿线、保南沮河沿岸两条“一建三改”示范走廊。 “一建三改”示范的“红黄蓝”三色标志(红色代表红火生活,绿色代表绿色生态,蓝色代表蓝色火苗)成为保康沼气建设的标志性符号。

(二)小型沼气支撑。我们创新实践,先行先试,革新建设模式,形成保康特有的沼气工程风格。一是明确思路,目标引导。我们确立“全自动” “广覆盖”“高效益”的目标,引导小沼工程建设。“全自动”旨在提高沼气工程自动化程度,配备自动化动力系统,实现自动搅拌、自动进、出料循环;“广覆盖”旨在提高供气受益农户覆盖面,满负荷运行、高产量运行;“高效益”旨在拓展沼气全方位利用,将沼液沼渣利用置于沼气利用同等位置,运用于农业生产。二是统一形象、标准定制。我们与研究单位合作,为保康特别定制半地上式的工程类型,绘制标准图纸,开展合作共建。在寺坪庹家坪蔬菜基地建设了单体380立方米的“一体化”“双子塔”沼气示范工程,打造保康首个标准化“三沼”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代表农业项目迎接了市县多轮观摩考察。我们以此为起点刊物进行拓展和延伸,将沼气工程风格整齐划一,统一建成标准圆柱外形,标准刷印“保康能源”字样,标准围墙隔离,标准大门防护,内部盖板、绿化、硬化到位等,形成了“蒙古包”式独特的保康沼气工程风格。三是破解难题,合理配套。为使沼气工程也不因无发酵原料而停运,养殖产业不因粪污得不到转化处理而停产。我们从长远效益和农户增收的角度,将沼气工程与产业发展相对接,按照“要建沼气,必配猪圈,沼圈结合”的逆向思维来规划和建设沼气工程。20169月以来,在精准扶贫易迁点沼气工程建设中,我们严格按照这种思维和模式建设沼气工程,成效较好,仅三个月,就开工建设了后坪洪家院、黄堡寨湾、马良赵家山等10处集中安置点沼气示范工程。每处沼气工程都配套建设1020个猪圈,容纳生猪存栏量100120头。工程新颖的模式、良好的形象、过硬的质量和多重效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611月,省能源办领导来保康视察调研,看到保康沼气工程大为赞赏,要求在全省推广。

(三)大型沼气工程示范。大型沼气工程虽然由省市统一招标,中标单位承建,能源部门只需要负责协调服务。但我们十分珍惜和重视来之不易的工程,不仅仅局限于协调服务,而是全面参与工程建设之中。我们通过学习摸索,先后与3家企业配合建设了3处大型沼气工程。特别是在大型沼气工程,在积累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创造,采用干湿分离发酵工艺,实行“三塔(干、湿、贮气)并联”设计,建设了三塔鼎立的大型沼气工程,体现独特、大气、雄伟的特点,成为是全市独有、全省少有的大型沼气工程。

四、群策群力,以共建保驾护航

一是凝聚领导力量强推力。县委县政府对农村能源高度重视,连续8年都把农村沼气纳入为民承办的十件实事和重点工程建设之一,形成县、镇、村有领导小组、有分管领导、有专职人员的组织体系。声势浩大的精准扶贫工程启动后,县委县政府把生态能源建设作为精准扶贫贫困村脱贫“出列”的重要指标,加力推进。全市发出精准扶贫易迁点沼气工程建设动员令后,县委县政府响鼓重锤,实行“三同三必”,即沼气建设必须与居民点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且逢会必讲、汇报必听、工程必看。县委领导亲自安排部署、督办落实。各乡镇书记、乡(镇)长自主自觉把沼气工程建设抓在手中,真正实现“要我建”为“我要建”的转变,形成争先恐后、竞相发展的大建设局面。二是凝聚外部力量添动力。从2012年开始,省办作为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帮扶对口单位,在项目政策上倾力支持,为保康能源建插上了快速发展的翅膀。201611月,省办刚刚履新的主任郑国蓉来保康视察调研,看到保康在条件落后的状况下,农村能源建设却展现了超前的成效,表示要对保康给予更多关注、关心。市能源部门更是将山区保康作为联系点,区别对待。上级业务部门的鼎立支持和政策倾斜为我县能源建设注入了巨大活力,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三是凝聚社会力量聚合力。县直相关部门及项目乡(镇)、村,在人力、物力和精力等方面加大投入。县发改、财政、扶贫、住建、卫生等部门和县直驻村工作队,积极参与建设与服务。乡(镇)、村,甚至个人从自身实际出发,对沼气建设给予了相应的帮扶投入,形成了整体联动、社会共建的强大合力四是凝聚自身力量挖潜力。我们部门始终牢记职能,履职尽责,推行工作分工、项目分类、区域分片、责任分人的四分工作机制,各负其责、协同并进,为农村能源发展创造条件、创优环境、创新服务。

 

 

上一篇:5年内我国沼气总产量再增三成 下一篇:养殖废弃物 再生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