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墙面贴瓷砖、分隔式蹲位、衣帽挂钩,干净的洗手台前一伸手,自来水就从龙头汩汩流出。走进雨城区熊猫大道的公共厕所,淡淡的薰香味环绕在空气中……
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厕所革命”,借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东风”,针对雨城区、名山区、经开区的“大杂院”小区进行旱厕改造,同时对城区内的公共厕所进行升级改造。改厕工作成为我市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树立文明新风的重要发力点。
公厕
配套设施提升
市民如厕方便
可供轮椅直接进出的坡道,门上挂着文明如厕公约,地板和便池洁净,每个隔间内设有衣帽挂钩、冲水箱、纸篓,保洁人员拿着拖布,正在清除地上的脚印和污渍。
这是11日下午,记者在市区熊猫大道公共厕所看到的一幕。
如今的公共厕所同以往相比变化很大,设置了洗手池、冲水箱等清洗、保洁的设施,还增添了无障碍厕所。
“以前没有无障碍厕所,陪同行动不便的爷爷出门时,如厕就显得有些尴尬。”市民李子梦说,无障碍厕所设立,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小朋友都有很大帮助。
这座按照AAA级旅游厕所标准改造修建的公厕,令人感到人性化的是第三卫生间的一系列设施:婴儿多功能台,方便家长为小孩换尿布;儿童安全座椅,让家长如厕时能确保小孩的安全;育婴室内设有儿童便位、成人便位、洗手盆等设施,还安装了呼叫器,可谓是功能齐全,使用方便。
这样设备设施完善的带“A”厕所在雅安火车站、雨城区碧峰峡景区、雅州廊桥等地都能见到。
改造后的厕所通风、采光、除臭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厕所内外环境得到大幅提升,厕所人性化改造力度加大,第三卫生间、无障碍通道、无障碍设施、母婴设施的设置,能够满足各类特殊群体如厕需求。
旱厕
脏乱已成过去
居民生活舒畅
公共厕所是城市对外形象展示的“窗口”之一,老旧大院里的厕所,则时刻影响着市民的生活。
雨城区新安巷150号大院改造后的公厕,门上挂着文明如厕公约,进门处是水池,厕所里干净整洁。“这里以前是一个旱厕,里面漆黑一片,积水严重、管道堵塞、粪便堆积、苍蝇老鼠四处乱窜,到了夏季,整个大院都臭烘烘的。”居民李文飞说。
旱厕改造后,不仅将厕所的水电接通,还对厕所内的整体设施进行了提升,如今走进厕所,闻不到一丝臭味。
更让大院居民高兴的是宿舍公厕的改造。
新安巷里有一部分老旧住宅,住户家里没有厕所,厕所修在楼道间,每两家人共用一个厕所。
“厕所没有水,只能用盆接水冲。”小区居民邱明珍说,以前,整个楼道都是臭烘烘的,有时粪便还会溢出。
这样的情况,也随着大院旱厕的改造一去不复返。
声音
厕所改造让城市变得更好
“现在的公共厕所真不错。”市民王大鹏居住在市区苍坪路菜市场附近。
这个厕所以前很脏,但现在很干净,完全不一样了。”说起公厕改造,王大鹏赞叹不已。
“在过去,很多公厕都给大家留下脏乱臭的印象。”王大鹏说,现在的公厕更加人性化。
“厕所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更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市民刘克琼认为,厕所环境直接关系到城市形象和老百姓的健康,厕所干净整洁了,大家生活得更舒心,也切实感受到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好了。
记者手记
全民参与 彰显“厕所文明”
厕所作为衡量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善厕所卫生状况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厕所革命”,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大力改建、新建公共厕所和农村户用厕所。
改造后的厕所设施设备更完善、更加人性化,第三卫生间的设立更是亮点。
厕所改造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改造,和改造后如何管理。
过去,有部分厕所因为缺少管理措施,最终“变”成不通水也不通电的“旱厕”。
目前改造完成的厕所都设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有专人负责管理、清扫。
“厕所革命”不是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形成合力,还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