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度实施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全省排名第二,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连续两年获“优秀”等次。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000元。
“十三五”期间,芜湖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预计全市粮食种植面积340.3万亩,总产量达到139.3万吨,粮食连续5年超过130万吨。特色产业势头良好,水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优质农特产品品种丰富、供应充裕。
农业科技含量也不断提高。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00.46万亩,占基本农田比例60.5%,比全省高出7个百分点。治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61万亩,完成6个中型灌区项目建设,项目区宜机化耕地面积占比超过90%,年新增粮食产能3534万公斤。农机装备支撑更加坚实,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22.36万千瓦,各类农业机械拥有量达82.6万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4.85%。
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2020年全市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实现负增长,累计降幅分别达11.39%、24.75%。农膜回收和综合利用率达8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35%,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7.68%,规模场粪污装备配套率100%,均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乡村产业日益壮大。“十三五”期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年平均增长8.98%,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全省领先。创建无为市泉塘、红庙,湾沚区六郎3个国家级产业强镇,全市现有三只松鼠(无为)产业园区等7个年产值超50亿元产业园区及东隆家纺、溜溜果园等11个年产值超10亿元强企。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农业对外合作考核全省第一。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2020年前三季度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133.4亿元,居全省第一,休闲农业全年接待游客达800万人次,综合营业收入约20亿元。
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全部完成,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全部建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代表安徽省接受部级验收。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87.8万亩,流转率58.4%,高出全省8个百分点。在湾沚区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省级试点示范。农村“三变”改革实现全市覆盖。组织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薄弱村,集体经济强村达到94个,占比达13.9%,高出全省5个百分点。深入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工程,全市建立特色种养业扶贫示范基地71个,带动贫困村集体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加大涉农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推出“振农担”“农保贷”“惠农E贷”等农业金融信贷业务,2020年涉农贷款余额848.95亿元,有效缓解农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0年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面积540万亩,为13万农户提供了超过25亿元保险金额。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保险,目前已涵盖水产养殖、蔬菜、水果等十余个险种。
乡村宜居水平全面提升。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20.1万座,县市区粪污资源化利用和长效管护机制全覆盖,镇政府驻地和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223个,提前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并通过省级验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89%,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基本实现村民组通硬化路。乡村医疗水平全面提升,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层医疗机构“智医助理”、乡村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建成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92所,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2.7%,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1%。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城乡医保参保率达100%,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