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沼气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要闻

吉林市昌邑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发布时间:2020-11-11 来源 :江城日报

  深秋时节,走进昌邑乡村,田畴似锦,沃野生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农业产业生机勃发、村居环境优美宜居、乡风乡情淳厚朴实、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回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一幅幅令人振奋的新图景渐次展开。

  农业升级 三产融合打造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吉林市昌邑区把现代农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北纬43°的水稻最佳种植带建设了总面积67.42万亩,范围涉及5个乡镇、62个行政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5.5万亩,成为全省首个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产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获评“国字号”,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产坚持高标准特色农田建设生产,绿色有机认证水稻面积不断扩大。二产坚持精品加工,水稻年加工能力可达30万吨,同时开发私人订制、土地众筹、产品众筹等销售新模式。三产通过融合农耕文化,满足群众对“田园风光”“农韵乡愁”的需求,发展出神农彩稻景观、温泉养生、民俗风情等农业休闲业态,拓展了神农庄园、卢城稻博物馆等民俗休闲景点,打造了丰收节、捕蟹节等富有农村人文特色的节日庆典。

  农村进步 环境整治扮靓幸福家园

  天高云淡的秋日午后,在桦皮厂镇东胜村村民王淑清家,庭院内外被女主人收拾得井井有条。王淑清一边精心打理着室内的各类花草,一边兴致勃勃地谈起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前村里的环境卫生不好,杂物随处堆,垃圾随手扔。现在村里环境真是大变样了,巷道每天有人清扫,生活垃圾更是日产日清,走街串巷,村民心里都很高兴,大家的环境卫生意识也增强了。”近年来,昌邑区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增进群众福祉的民心工程扎实推进,笔直的水泥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蔚然成林,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平整开阔的广场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墙休闲广场、健身器材、垃圾箱等设施一应俱全,面貌一新的美丽村庄正在不断涌现。

  今年,为巩固完善农村环境清洁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昌邑区组建了稳定的保洁队伍,配备专职保洁员226人,负责村屯、河道等区域的日常保洁,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公共卫生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管护。同时开展共管共享行动,组织动员辖区83个村1.57万人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街头巷尾处处可见党员干部带头、环境整治队伍带动、群众全员参与整治的生动场景,进一步加强和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截至目前,清理垃圾9821吨、清沟渠392公里、清道路475公里、清理私搭乱建2736处、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491吨、清理庭院2.1万户。“美丽家园自己建设、幸福生活自己创造”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农民跨越 “钱袋”和“脑袋”都富起来

  产业兴旺,归根到底是围绕农民展开的。昌邑区鼓励域内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之间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可以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神农庄园、吉康绿谷、春新农场、泽丰农业、意禾田家庭农场等休闲农业主体,为当地提供超过2500个就业岗位,带动农民共同增收致富。“没想到我们农民也能成为家门口的上班族。”大荒地村村民麻钢英将自家的土地流转给东福集团种植绿色有机水稻,流转费较当地土地流转平均价格高6000多元,每公顷比她自己种地要多收入3000元。脱离土地的麻钢英被优先招聘到企业就业,年工资收入超过2万元。在大荒地村,像她这样的在家门口当“上班族”的农民越来越多,告别了从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日子富起来,文明新风也要树起来。该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作用不断显现,打通了理论宣传的“最后一公里”。依托“美丽乡村·文明村镇”“美丽庭院”等创建活动,引导群众自觉摒弃不良习俗,大力实行典型带动,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上一篇:畜禽粪污怎么用?这些县市有经验! 下一篇:青海海东:美起来 亮起来 富起来 人居环境大整治换来乡村新“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