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上午,陕西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在西安召开。会上,陕西省委农办主任、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矿玲总结了2020年和“十三五”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介绍了“十四五”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思路,安排部署了2021年全省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任务。
记者了解到,2021年陕西将通过粮抓好粮食丰收、生猪产能提升、种业科技攻关、耕地保护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农业技术装备创新、农业绿色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创新等农业农村十项重点工作任务,确保“十四五”农业农村工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进入‘十四五’,‘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从抓‘一农”到强“三农’,从解放生产力到优化生产关系,从推进农业农村内部发展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转变工作思路和方式。”孙矿玲表示,今年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围绕抓统筹、抓学习、抓示范、抓基层、抓作风,不断提升做好“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全力完成确定的十项重点任务,探索乡村振兴的“陕西方案”,奋力谱写新时代陕西“三农”工作追赶超越新篇章。
2021年陕西农业农村十项重点工作:
一、全力夺取粮食丰收
认真落实“两藏战略”,实施“一稳三提”行动,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4505万亩以上、总产达到255亿斤。
坚定不移稳面积。各地要按照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的总体要求,对标省上下达任务,将播种面积分季节、分茬口、分品种分解到镇村、落实到地块。当前,弃耕撂荒现象十分普遍,要下工夫开展专项整治,研究出台撂荒地种粮支持政策,让撂荒地成为保面积的“新发地”。要提高复种指数,实施关键环节补贴,在灌区与旱腰带过渡区扩种夏玉米50万亩,用复种弥补播种面积的不足。
多措并举提地力。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总书记要求我们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重点推动高标准农田向粮食功能区和粮食基地县聚集,实施农田质量提升工程措施,以好的地力换回好的产出。
系统集成提单产。要聚焦主粮,集成技术,开展“玉米增密度、小麦宽幅播种、马铃薯提质增效”三大行动,示范应用面积比去年翻一番,推广“窖水补灌、膜下滴灌、抗旱抗逆”等旱作技术,不断提高单产水平。需要强调的是,预计今年极端天气概率增大,条锈病有多发重发风险,要加强监测预警,用好去年成功经验,严控病害大暴发、大流行。
规模经营提效益。扶持一批粮食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粮食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水平,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起来不划算的事情交给社会化服务组织来办,以好的效益让农民种粮有钱挣。
二、全面提升生猪产能
“猪粮安天下”,要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生产。要抢抓北进西移的历史机遇,借力大上快上的发展势头,确保今年生猪存栏增加100万头以上,加快由调入省向调出省转变。
优布局。陕南水源涵养区要稳定养殖规模,推动生态养殖;关中地区要提升基地县养殖水平,提升屠宰加工能力;陕北、渭北要发挥养殖当量潜力,打造果畜结合循环产业板块,做好生猪产业转移承接,培育新的发展潜力区。
转方式。坚持“大企业引领、大板块推进、大循环支撑”,点对点推动用地、环保、财政、金融等已有政策落地,引导正大、温氏、牧原、新希望等大型养殖企业布局建场,持续开展龙头企业帮扶,带动小农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
保安全。毫不松懈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疫情防控,严把产地检疫、运输监管、落地检查隔离“三大关口”,加快25个入陕运输指定通道建成运行,推进分区分级布防,筑牢产业安全防线。今年,生猪产业市场预期仍不明朗,要加强生产价格监测预警,保持政策相对稳定,增强逆周期调节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防止产业大起大落。
同时,聚焦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做强奶山羊、做优奶牛、发展肉羊肉牛、提升家禽产业”的思路,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健全产业体系,着力推动良繁体系、标准化养殖、优质饲草料基地、动物防疫体系4个关键环节提档升级,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打造一批养殖重点县,推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有新的提升。
三、推进种业科技攻关
发挥杨凌科研优势,依托上合基地建设,孕育一场种业革命,为国家种业科技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做出贡献。
依托基地建体系。开展第三次种质资源普查,加快集种业研发、科企孵化、综合展示于一体的国家级种业创新中心建设,力争通过3-5年努力,构建一套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把杨凌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旱作种业创新中心”。
科企融合育新品。加快培育3-5个专业化、创新型“育繁推一体化”育种企业,高质量建设南繁基地和4个良繁基地,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保育秦川牛、关中奶山羊等地方传统品种,选育耐密型玉米、专用型小麦、优质苹果蔬菜等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突破性品种。
科学选育强积累。中央强调,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这是国家生物育种的战略调整。我们应该在更为审慎的安全监管下,改变传统思想观念,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有序推进生物育种研究推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牢牢把握研发的主动权。
四、强化耕地保护建设
抓防止耕地“非粮化”保数量。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会同自然资源等部门落实好防止耕地“非粮化”的意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分类稳妥处置,不搞“一刀切”,要摸清粮田面积存量,遏制“非粮化”增量,该退出的按政策逐步退出,优先保证种粮有地用、用好地。
抓高标准农田建设保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农业丰收的重要抓手,去年建成高标准农田500万亩。对已建项目,要结合国土“三调”成果,尽快“上图入库”,建立管护机制。
五、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按照“首位主导、龙头牵引、园区承载、要素聚集、整县推进”的思路,对标国家标准,结合省情实际,创设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逐县开展评估分级,抓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
做强首位产业固根基。创建示范区,基本条件就是产业聚集。各地要立足县域、一县一策,结合“3+X”特色产业布局,围绕果业提质增效、设施农业转型升级、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做精做优,每县确定1-2个首位产业,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推进标准化生产,深化三产融合,下工夫解决县域产业“小散短”的问题,形成农民持续增收的优势产业。
创建四级园区聚要素。以示范区创建为统揽,按照“一县一园”或“一县多园”模式,启动国、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四级联创”,实施“分级建设、逐级晋升”,建好现有产业集群,争创新的产业集群,认定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创建一批冷链物流试点县、打造一批名优农产品品牌,推进集群、园区、强镇等向示范区聚集,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品牌链、价值链“四链共融”的县域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强化主体承接带农户。示范区由谁来建,光有龙头就会富了老板、亏了老乡,光有小农户就形不成规模、进不了市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为产业链选取真正的龙头企业,还要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家庭农场、扶持培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聚力打造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联结、小农户参与的产业联合体,形成利益共同体,让老板有实力、有动力,让老乡有活干、有钱赚。
六、强化农业技术装备创新
把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用足农机补贴政策。今年,国家将启动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实施重点倾斜,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实化细化补贴政策,重点实施小麦宽幅播种机具叠加补贴、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推动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加快补上烘干仓储、冷链保鲜、分拣包装等机械装备短板,全面推开后整理模式,释放政策惠农效应。
创新科技推广机制。重点提升2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持续扶持10个产业试验示范基地,搭建“首席专家+首位产业+现代园区”技术支撑模式,推动专家入园入企,开展农业科技联合创新,为产业链配备科技服务团队,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加快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构建数字共享体系。推动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延展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推动数字赋能,加快智慧农业发展和数字乡村建设,完善村镇农业农村信息直采直报、共建共享体系,着力解决信息“内部打不通、外部难联接、决策不准确、群众用不上”的突出问题,以信息现代化引领农业现代化。
七、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系统,黄河、长江流域是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农村是生态系统修复提升的主阵地,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强化面源污染治理。以实施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示范为引领,以示范县创建为抓手,推动绿色防控、畜禽水产健康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白色垃圾”回收利用、秸秆综合利用提质扩面,久久为功抓好化肥农药减量化,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下决心解决好受污染耕地修复治理难题,对重污染的耕地提倡退耕还林,实现安全利用,净化生产环境。
提升质量安全水平。以保障“十四运”农产品供给安全为契机,实施质量安全整治提升行动,推行农产品质量追溯二维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两项制度,创建5个国家级、认定10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加大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确保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
打好全面禁渔持久战。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规定,突出4市29个县区重点领域,首先要解决群众的转产安置、稳定增收问题,同时要严格监管,构建分层分级、全面覆盖、网格监管、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推行执法监管常态化、专项整治制度化,打好群防群治组合拳,确保“禁渔令”落地落实。
八、整治提升人居环境
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对基础差的重点抓整治、基础好的接续促提升,关键要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厕所革命”核心在实用。“小厕所、大民生”。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推进,借鉴一二类县改造经验,科学选择改厕模式,特别是渭北、陕北的干旱、寒冷地区,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健全产品、标准、适用技术体系,引导户用厕所入院、入室。要统筹村庄分类规划,强化预判能力,不要一味争项目、盲目拿资金,到年底交账的时候再调规划、减指标,防止有规划、没建设,有项目、难落地,确保改一户、成一户、满意一户。
垃圾污水治理核心在管用。要按照“就近就地分离、源头减量减排、资源回收利用”的原则,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机制,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结合镇村常住人口规模,统筹推进垃圾、污水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条件的地方要推广城乡环卫一体化第三方治理。
村庄清洁核心在长效。要从组织“干干净净迎新春”活动抓起,动员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在传统节庆搞行动,借防疫压力搞清洁,用现代媒体搞宣传,全面开展村庄环境清洁美化,从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拓展,集中力量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推进制度化,养成好习惯,提升长效性。
九、大力推进乡村建设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补上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项涉及多部门的系统工程,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县域统筹,要主动协调、横向对接、纵向统筹、有序推进。
以村庄规划为首要。未来一个时期,城镇化、城乡融合仍是大趋势,村庄格局继续演变分化,县城和乡镇、中心村会加快集聚,一些村落将自然消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人口相对密集的重点镇、中心村着眼,合理布局好村落,编制好适用落地的规划。
以基础保障强统筹。按照2035年农村基本要件要和城市相当的节奏,统筹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巩固提升水、电、路等基础保障能力,注重光纤、5G、物联网等新型设施向农村延伸,引导电商、物流、养老等新型服务体系在农村发展,逐步实现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以乡村治理固根本。坚持“塑形”与“铸魂”有机统一,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活跃文化生活,高质量、高水平办好第四个农民丰收节,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围绕让农民得到更好的组织引领、社会服务、民主参与,推进村“两委会”换届,抓好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巩固拓展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让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十、深化农村改革创新
改革是解决发展问题的重要法宝。要抓好土地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进一步赋权活权,积厚成势,释放红利,培植动能。
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持续推进西安市阎良区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国家试点,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全面摸清农村宅基地底数,做细做实基础工作,接稳接好职能职责,稳慎推进4个县区农村宅基地改革、12个县区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试点,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规范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拉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深化“三变”改革,激活资源要素,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拓展农民增收空间。要针对基层农经体系薄弱的现状,依托乡镇财政所,推进以责定岗,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
加强农业对外合作。把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发挥部省联动机制效能,加快现代农业交流中心、农业技术实训基地、种业科技创新合作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发挥示范带动功能,促进陕西农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