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覆盖率达100%,建成20个“乡村记忆”博物馆,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同时大力推行“一村一警务助理”。2月2日,青岛市政府宣布,以莱西经验为样板出台15条措施,促进乡村振兴。
出台4大项15条措施,促进乡村振兴
2日,《关于深化拓展“莱西经验”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实施意见》发布。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永昌介绍,《意见》围绕提升青岛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出了4大项15条治理措施。4大项分为:强化党建统领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自治德治法治融合;推进服务融合;推进发展融合。
很多具体政策措施是首次推出,在全国全省具有独创性。如:“提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与村‘两委’任期一致、同步换届”;“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和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轮训一遍”;健全“四社联动”治理模式,积极向农村基层延伸;推广“道德银行”、信用积分等乡村治理模式等。
《意见》提出,要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形成“镇(街道)党 (工)委—村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2022年五星级村党组织达到50%以上,全面消除二星级以下村党组织。
加强乡村文化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覆盖率达到100%。建成20个“乡村记忆”博物馆。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大力开展乡村旅游示范单位培育工作。
大力推行“一村一警务助理”,建好智慧农村警务室。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重点加强城乡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工作。建设乡村微型消防站。
青岛乡村治理,“莱西经验”成样板
张永昌介绍,近年来,青岛市在乡村治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目前全市有1个镇、4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 村,5个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莱西市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山东青岛:深化拓展“莱西经验”构建“一统领三融合”农村基层党建 工作体系》获评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30个最佳案例第一名,并入选农业农村部等单位编写的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是山东省唯一入选的县级案例。
对农民增收问题,集体增收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目前乡村振兴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到去年底,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村庄234个,占村庄总数的15%,还有一批村庄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勇 立潮头、开拓创新,集体经济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涌现出了一批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好典型。
文明村镇创建全覆盖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
加强乡村文化引领是加强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青岛市文明办副主任陈学明介绍,青岛现在已建成5000余处中心、所、站,下一步根据村庄布局优化调整进程,做到优化调整、规范建设,确保实现村级公共文化阵地全覆盖。推动各类资源激活、整合、下沉、共享,推进我市5000余个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和基层服务点 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资源融合,确保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会同市直有关单位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文化下乡、法律援助 等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好“身边人讲身边事”“百姓家庭故事汇”“庄户学院”等特色宣讲活动,帮助“老、困、病、残、难”等帮扶活动,节日、文化串门等文化志愿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预计2021年不少于4万场次,确保实现农村文明实践活动全覆盖。
“为深化拓展“莱西经验”,强化平安乡村建设,青岛市对乡村基层开展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在“大智移云”时代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构建现代乡村治安防控体系意义重大。对此,青岛市委政法委副局级干部俞志清认为,网格化服务管理是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智 能化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围绕加快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实现“多网融合、一网治理”,青岛市创新提出“组织体系、网格标准、网格力量 、平台系统、数据资源、工作机制”六项融合,实现社区(村)基础网格和行业部门专业网格的融合统一、社会治理条块资源互联共享。
(一)强化党建统领的乡村治理体系。主要有四条措施: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组织体系建设。要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形成“镇(街道)党 (工)委—村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2022年五星级村党组织达到50%以上,全面消除二星级以下村党组织。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 力。主要是强化镇(街道)和村两级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镇级是强化镇(街道)党(工)委作用,加强村党组织、村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员队伍建设;村级是全 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村级重大事项、重点工作、重要问题的研究讨论决定,强力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三是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建设。要吸引更多优秀党员到村任职,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全面加强对村党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并积极落实好报酬待遇。四是加强村级党员队伍建设。解决部分村 长期不发展党员问题。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推进自治德治法治融合。主要有八条措施:自治方面:一是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和制度。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村民委员会等村民自治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和活动载体。二是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管理。完善“三公开”制度和方式,拓展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台。加强村级 集体经济审计监督。
德治方面: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二是加强乡村文化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覆盖率达到100%。建成20个“乡村记忆”博物馆。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大力开展乡村旅游示范单位培育工作。
法治方面:一是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构建区(市)、镇(街道)、村三级全覆盖乡村法治机制,健全乡村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区(市)、镇(街道)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创建一批村“法德共进”示范点。2022年前,全市每个村建设1个以上具有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配备1名以上“法律明白人”。二是强化平安乡村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多网融合、一网治理”。完善扫黑除恶长效机制,严肃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严厉打击和防范破坏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行为。大力推行“一村一警务助理”,建好智慧农村警务室。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重点加强城乡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工作。建设乡村微型消防站。三是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健全人民调解 员队伍,推广“村法律顾问+专职人民调解员”工作模式。加强公、检、法基层服务,推广“智慧调解”系统。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四是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治力度。加强对村干部“小微权力”监督制约,在全市范围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提级监督”试点,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微腐败整治 。
(三)推进服务融合。重点是提升镇(街道)、村两级的服务能力。一是提升镇(街道)服务能力。推进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下放,根据权责清单建立放权事项清单,依法依规将镇(街道)迫切需要且能够有效承接的区(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部下放或授权,将镇(街道)建成乡村治理中心。二是提升村级服务能力。提高村级便民服务站点和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对重点对象的福利制度和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解决“谁来种地” “怎样种地”问题。
(四)推进发展融合。重点是推进乡村要素资源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共同富裕。发挥党建统领作用,把党建作为乡村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促进要素集聚,产业振兴。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建好区(市)、镇(街道)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