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沼气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要闻

重庆:“笑脸墙”上的脱贫故事

发布时间:2021-01-21 来源 :重庆日报

  巫溪县红池坝镇茶山村茶山书院的外墙上,张贴着贫困户的一张张笑脸照片,当地人把它叫做笑脸墙120日,重庆日报记者见到不少村民挤在这里,议论着笑脸墙上的照片。

  这不是茶山村的酒罐子吴美安吗?现在他天天在村里卖菜,酒也不喝了”“那是渔沙村的李总管嘛,过去家家户户办红白喜事找他,如今家家户户学技术也找他”……

  有女莫嫁中岗乡,山高路远难见娘。红池坝镇原名中岗乡,位于巫溪、云阳、开州3个区县的接合部,是巫溪县最偏远的乡镇。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初,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957户、3716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0.5%

  如今,记者在红池坝镇采访时,入眼所见却是田间地头的一张张笑脸,那一张张笑脸背后是红池坝镇自脱贫攻坚以来发生的喜人变化。

  把乡土味变成生态经济 

  连酒罐子都吃上了旅游饭” 

  这个人叫吴美安,过去不分昼夜地喝酒,喝出一身毛病,是茶山村最穷的贫困户。茶山村第一书记妙晓东指着笑脸墙上一张村民卖菜的照片说。照片中的男子年纪六十开外,黝黑精瘦,眼睛笑成了月牙,连眼角的皱纹都透着笑意。

  吴美安年轻时在外打工,40岁那年妻子带着儿子离家出走。受到打击的他一个人回到茶山村,打点零工、种点粮食,挣的钱全用来买酒喝。

  自红池坝镇被确定为市级深度贫困乡镇以来,依托背靠红池坝AAAA级景区的优势,开始探索农旅融合、旅为龙头、农为基础、交通先行、党建保障的脱贫路径。

  起初,听说村里要搞旅游,吴美安根本不相信。他逢人便说:这穷山恶水有啥好看?但金竹坪的变化让他傻眼了。

  根据红池坝镇山大坡陡、土地零碎的特点,当地在农户中推行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农旅融合发展之路,通过实施畜禽入圈、柴禾归位、瓜豆上架、蔬菜成行、卫生上榜来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同时保留农村特有农耕文明和乡土元素,变农田为景观、让生活成风景。

  这条路子到底能不能走通?龙台村5社的金竹坪便是试点区域之一。金竹坪成立了合作社,把村民入股的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还建起了茶叶加工车间和竹木加工厂。自20197月运行以来,合作社累计营收突破150万元,带动25户建卡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7000元以上。

  吴美安所在的茶山村也发展起了乡村旅游,茶山至九坪农旅融合示范片还成功创建红池云乡”AAA景区。目前,全镇已建成农旅融合示范片7个,乡村民宿示范户50余户、床位390余张。全镇建成了64公里一横一纵旅游干线公路,不仅让红池坝镇和红池坝景区融为一体,未来还将连接云阳、开州,助推巫溪红池坝开州雪宝山云阳龙缸景区联动发展。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在村干部的动员下,吴美安把自家几亩地都种上了蔬菜,每天挑着菜卖给农家乐和游客,收入不错。

  现在忙得来没时间喝酒了,我喝这个!吴美安举起一个搪瓷缸子咕咚咕咚喝起水来。搪瓷缸子是政府奖励的,他指着上面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一行字念了起来。吴美安说:喝这个比喝酒带劲儿,让我明白了脱贫还得靠奋斗!

  把产业扎根在村里 

  红白喜事总管改行当了农技员 

  这是李总管,渔沙村的名人嘛。”“笑脸墙上的另一张照片,吸引了好几个村民围观。记者好奇走上前一看,这张颇有人气的照片主人公是位头发花白的中年男子,他正在辣椒地里教村民使用喷雾器。

  李总管名叫李志贤,为人热心爱帮忙,过去在村里帮村民操办红白喜事,是当地有名的总管。但李志贤其实是个贫困户,他本人股骨坏死,加上两个女儿读书,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市农业农村委扶贫集团结对帮扶红池坝镇后,围绕旅游这个龙头,为当地规划并发展了茶叶、核桃、脆李、中蜂、中药材、草食牲畜等特色产业,并通过合理布局,将山区高中低立体气候转化成了特色产业上市早中晚的市场优势。

  一批农技专家来到了偏远的红池坝镇,教村民科学种田。但在家的村民多是老人,接受不了新品种、新技术,产业虽然进了村,却不下。巫溪县委常委、红池坝镇党委书记王仕杰说,有个60多岁的老人种了2亩加工型辣椒,却因不识字,把杀虫剂当成了除草剂,2亩辣椒全部绝收,老人伤心不已。

  如何把产业真正在村里?王仕杰介绍,红池坝镇依托市农业农村委扶贫集团,重建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一是推行田管三统三代(政府统一购买技术服务、统一采购种苗农资、统一开展田间管理,对无劳动力的贫困户由村集体或专业合作社代种代养代销);二是在每个村建一支留得下来的农技队伍,以此来让产业扎根。全镇建起了13支本土农技服务队,培育了46名有能力、有意愿干事的本土农技人才,李志贤就是其中之一。

  自从改了行,李志贤专心跟市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派驻到渔沙村的第一书记刘吉振学技术。他带头种了3亩辣椒、1亩生姜,还在辣椒地里套种了2亩西瓜,一年下来仅种地的收入就达到1.4万元。周围的村民见他地种得好,都上门来学,有什么农技问题三天两头来找他。李总管就此变成了李农技,家里依旧门庭若市,照片上讲的就是这件事。

  按照科学方式搞种养业,大山深处的巴掌田也能种出金疙瘩。铁岭村是红池坝镇最偏远的山村,最低海拔在800米以上,常住人口200多人,近一半在外打工。自从产业和农技员进了村,铁岭村依托广袤大山的有利条件发展中药材,种下640亩独活。2020年,在家的61户村民仅种植独活一项,每亩收入便达到3000元,村民们乐得合不拢嘴。贫困户段绍从一家人发展了32亩独活,加上养牛、务工等,去年收入15万元以上。他不但脱了贫,还光荣地上了笑脸墙,成了村里的致富明星

  产业的扎根有力地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增收。王仕杰介绍,目前,红池坝镇粮经作物种植比由7∶3调整至2∶8,实现了贫困户产业100%全覆盖。2020年红池坝镇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1815元,是2014年的3.6倍。

  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机关食堂出了桩苞谷谜案” 

  照片墙上,有张老两口的合影——老婆婆拎着一大把苞谷,老爷爷拄着拐杖,两人并排站着,笑得十分开心。配的文字也很有意思——《机关食堂的苞谷谜案》,这是怎么回事呢?

  红池坝镇机关食堂的工作人员说,202085日一大早,他们来上班时,发现食堂门口有个硕大的尼龙口袋,里头满满地装着苞谷,足有七八十斤。他们以为是附近村民顺手放在这儿的,便没在意。谁知等了一天,也没人来认领。大家四下打听苞谷的来历,这才辗转打听到是渔沙村的贫困户刘德沛老两口托人送来的。

  刘德沛今年快70岁了,身患二级肢残,平时靠拐杖出行。他为啥要送这么多苞谷到机关食堂呢?原来老两口过去住在老旧的土坯房里,墙透风、顶漏雨。自从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镇、村两级的干部经常上门,刘家通过危旧房改造整治了房屋,老两口还在村里的辣椒基地务工,享受到了医保政策,看得起病、吃得起药。老两口思来想去,觉得无以为报,便清早起床把自家种的苞谷掰了一大口袋,托人送到镇机关食堂,想让大伙儿都尝一尝。

  像这样的事,在红池坝镇并不稀奇。记者了解到,自从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一大批党员干部扎根基层一线,深入农村走访,他们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化民忧、解民难,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

  墙上还有张照片,照片拍的是一封手写信,信纸上按满了红手印,这是金家村91名村民联名写来的感谢信。20198月,他们听说市畜牧科技学院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李伟快要结束驻村工作回到原单位后,连夜写下了这封感谢信。

  李伟到金家村任第一书记后,帮大家改造危旧房、发展产业、修路架桥、搞集体经济,走遍了每一户村民的家。村民们有急难事儿找到他,他都当成天大的事来办。用村民杨自俊的话说:有啥事儿了他(李伟)都帮着解决,办不成的事儿,想方设法也在解决。听说他要离开村子了,村民们舍不得,便写下了这封满载情意的感谢信。

  信中,村民这样写道:我们想把他留下来!但我们知道,这会贻误他的前程……李伟,你回去后,会留下我们久久的思念……”最终,李伟没有走。现在,他正为金家村的乡村振兴而忙碌着。

  在红池坝镇,党员干部成为带领群众脱贫增收的主心骨,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正是在他们的带动下,过去满脸愁容的红池坝镇村民鼓起了发展的心劲。如今,全镇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实现动态清零,9个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户1329户、5121人全面稳定脱贫。

  笑脸墙上还有一封信,是老上访户袁伍敏写的。过去,他因年轻时做公路养护员的待遇问题多次上访,当地干部怎么做工作他都想不通。现在,村里变了样,家门口就能挣钱,亲身感受到家乡巨变的袁伍敏终于打开了心结。只有小学文化的他亲笔写了封感谢信。在信中,他这样写道:好钢安在刀口上,红池坝镇的农民真是梦想成真得救星。



上一篇:青海:民和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下一篇:黑龙江:让乡村美起来 让农民富起来 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这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