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沼气网!
     首页  >   清洁能源  >  秸秆利用

秸秆还田后效对玉米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1-03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

摘要:【目的】玉米秸秆还田已经成为培肥土壤的重要农艺措施之一,研究玉米秸秆还田后效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旨在为提出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秸秆还田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为研究平台,以质地黏重的黑土为研究对象,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2011年进行秸秆还田的田间试验为基础,2016年开展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后效对化肥氮利用率影响的研究。以未进行秸秆还田的处理为对照(CK,在同等秸秆还田量下(10 000 kg·hm-2)设置免耕秸秆覆盖(D0,粉碎后的秸秆均匀混于0—20 cm土层(D0-20)、0—35cm土层(D0-35)和20—35 cm土层(D20-35,秸秆平铺于35 cm深度(D35)和50 cm深度(D507个处理。【结果】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后效通过促进玉米干物质积累,提高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增加玉米的氮素积累进而提高氮素利用率。不同处理对玉米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表现为D0-35>D20-35>D0-20>CK≥D0>D35>D50,其中D0-35D20-35(秸秆深混还田后效)处理比其他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7.1%—47.7%2.0%—39.1%P<0.05)(叶子除外)。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后效对玉米各器官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是D0-35D20-35D0-20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各器官氮素积累量(P<0.05,CKD0D35D50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15.8%—20.2%8.5%—18.2%27.9%—39.5%P<0.05)。与其他处理相比,D0-35D20-35处理玉米各器官15N累积量分别显著提高了5.1%—38.4%9.3%—31.8%74.1%以上的15N累积在玉米的籽粒中,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后效没有显著影响15N在玉米各器官的分配比例,说明玉米秸秆还田后效通过促进玉米植株整体对肥料氮的吸收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D0-35处理氮肥利用率和15N肥料氮的残留率与其他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1.9—12.7个百分点和6.9—21.2个百分点,而氮肥损失率则降低了8.8—31.3个百分点;但是与CK处理相比,D0D35D50(秸秆层铺后效)处理没有显著增加氮肥利用率,同时D0D50处理氮素损失率提高了3.64.4个百分点;说明秸秆层铺后效有增加氮素损失的风险,而通过秸秆深混还田后效构建肥沃耕层是一种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地途径。与CK处理相比,D20-35D35D50处理的氮肥贡献率分别显著提高了3.744.263.794.51个百分点(P<0.05,但是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后效之间没有显著查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效通过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增加土壤中轻组有机碳含量及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来提高氮肥利用率。【结论】对于质地黏重的黑土,可以通过增加秸秆还田混合深度,构建肥沃耕层提升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能够有效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附件:秸秆还田后效对玉米氮肥利用率的影响.pdf

下一篇:区域秸秆资源分布及全量化利用潜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