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秸秆是资源,可一旦放错地方就很烦人,而用对了地方就是好能源。记者昨日在我市新建成的“苏中地区生态养猪模式”生产基地探访时看到,农作物秸秆在这里与猪粪尿中和,经过发酵处理变成沼气,沼气用于发电供养猪场利用;沼池所产生的沼液、沼渣又可以变成肥料,在另一片果园里培育有机猕猴桃、葡萄。
“全年循环出栏生猪3万头,所需热能和照明全靠这座沼气工厂。”在扬州创日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记者看到这是一个现代化大型生猪养殖企业,每一栋“猪别墅”室外都安装了水帘风机——专门用于给生猪降温、通风,室内则是智能化室内供暖系统。此外,猪舍配备自动化给水、给药、喂料等设施。目前,养猪场有45名员工,年生猪出栏量30000头,人均达600多头,劳动效率在省内领先。
规模养殖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规模养殖必须处理好两大问题:一是用最少的人干最多的事,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解决好养殖粪污的处理与利用,将其变废为宝,形成循环型农业。
这家畜牧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究中心,并与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经过几年的研发和建设,终于形成了由四大系统构成的“苏中地区生态养猪模式”:水帘降温系统、智能化室内供暖系统、生猪营养配方系统和养殖粪污处理、废弃物利用系统。
为解决养殖场粪污处理问题,公司已建成1600立方米厌氧发酵罐的一期沼气工程,生产的沼气供应150KW发电机组,年发电量达80万度。据称,二期1600立方米的沼气工程已经获批,建成后可实现粪污的全部处理、全面利用。
沼气发酵后的沼液沼渣,氮磷钾含量十分丰富,是生产有机食品不可或缺的肥料。“变废为宝”的价值体现在不远处的永和果园。
葡萄即将成熟,猕猴桃挂满枝头。在这片面积达600多亩的有机果园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果树下采用了一种秸秆覆盖栽培技术,通过在果园全园覆盖20厘米厚的稻麦秸秆,可以达到抑制杂草生长、优化土壤环境、保温保湿、减少病虫危害等目的,每年可消耗园区周边1500—2000亩稻麦秸秆。
“沼渣、沼液在我们这儿就是宝贝。”果园主人蒋宏勤介绍,利用创日畜牧科技有限公司1600立方米沼气工程所产沼液、沼渣作为果树的肥料,既解决了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又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果品品质。
“秸秆—沼气—种植实现循环利用,既生态又高效,是解决农村秸秆焚烧、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市农委副主任徐煜峰介绍,建立并完善秸秆沼气循环利用体系,能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秸秆沼气循环技术在更大范围应用和实施,促进企业、示范村和农民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