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粮食产量年年攀升,秸秆产量也随着屡创新高,2014年全省秸秆资源产出量为1亿吨,扣除秕、壳、根等可收集秸秆资源量约为8343万吨。去年11月份,全省各地农田焚烧秸秆,浓烟滚滚。为根治雾霾,减少大气污染源,省政府召开紧急会议,禁止哈市周边和省内公路两侧焚烧秸秆。
省政协委员韩贵清认为,禁止焚烧秸秆只起到抑制作用,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农民不烧,影响第二年播种。而收贮企业机械不足,无法开展大规模收贮秸秆,农民自身的收贮力量有限。
从事秸秆板业制造和回收多年的省政协委员赵又霖接过话茬,“一些企业在哈市周边收贮,遇到很多困难,收贮量很小,实际作业量只达到作业能力的四分之一,而运输、打捆费用较高,成本达到每吨260元,收贮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影响这些企业下一年度的收贮积极性。”
目前全省建立5万千瓦以上生物质发电厂20多座,还有新建生物质发电项目即将上马,每个电厂年需秸秆20万吨以上,每个电厂收贮量都不足、都吃不饱,需要添加燃煤。据统计分析,全省秸秆总量用于发电可以减少4000万吨燃煤,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万吨。
对此,赵又霖建议,将秸秆综合利用纳入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一定要考虑当地秸秆资源状况、收集半径和成本,不可盲目布点,一哄而起,造成不良竞争。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如果没有政策扶持引导,秸秆产业很难发展起来。近两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秸秆产业发展的政策,外省市也纷纷出台扶持政策,比如,上海市对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的企业给予45元/亩的补贴,对利用本地秸秆的企业给予200元/吨的补贴。安徽省各级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小麦、油菜、玉米等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每亩补20元,水稻补10元。要尽快出台秸秆综合利用扶持政策或指导性意见,在立项、用地、融资、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
省政协委员张文明建议,鼓励秸秆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开发生产科技含量高、利用程度深的秸秆产品,通过延伸产业链,将秸秆“吃干榨尽”,提高附加值,创造秸秆利用的最大投入产出率,促进我省秸秆利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还有政协委员建议,要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力度,做好相关配套工作,营造良好产业氛围,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秸秆产业,借助外力加快秸秆产业发展。鼓励个人和企业建立秸秆收集储存专业合作社或公司,对秸秆收集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同时要引导建立秸秆原料社会化、专业化收储配送机制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