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养猪可能不是一份体面的工作。然而吴林生却花了十几年时间,结合自己半生所学,践行了何为“行行出状元”。
一个沼气池,便可以将整个养猪场“盘活”,产生诸多附属的经济效益。沼气既可以当燃料,又可以发电;沼液可以灌溉庄稼;沼渣又是上好的肥料。“这些可都是宝啊!”老吴感慨道。
对于老吴来说,利用好沼气只是养猪的一个环节,在他更为前瞻的计划中,科学养猪,生产“绿色”猪肉才是最终目的。
变废为宝,沼气池里出宝藏
早在养猪之前,老吴与沼气的渊源便由来已久。上世纪70年代,时年二十出头的老吴就已经开始了沼气的研究,并先后到天台、丽水等地试验沼气发电。直到1988年,老吴成为一名“养猪人”后,开始逐步将沼气池运用到自己的养猪场里。
“在我的观念中,所谓的‘废物’只是没有用对地方才体现不出价值。”老吴说,猪粪等排泄物之所以被人看作是废物,是因为没有被正确使用起来。如果按照粗放型的养猪方法,养殖户还要花费大力气去清理排泄物。要是置之不理,不仅污染环境,还会滋生大量病毒和细菌,进而危害到人畜的健康。
“养猪人也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在老吴看来,处理猪群排泄物最好的方法非生产沼气莫属。为此,老吴投入了十二分的热情,先后建设了十几个沼气池,有地埋式、半地埋式的,也有地上式的,并逐一根据实际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筛选。由于地埋式沼气池的造价高昂,且一到冬天气温低的时候,发酵效率非常低下,所以老吴基本选用地下部分深半米的半地埋式沼气池。最近,他又去江苏等地取经,发现“黑膜塘”沼气池的造价更低,仅需200元/立方米,比地埋式低了整整500元/立方米,而生产沼气的效率却更高。下一步,他便准备对自家的沼气池进行更新换代。
如此一来,老吴的养猪场基本上就以沼气作为主要能源。一部分用于代替煤气烧饭,更多的则是用于沼气发电。“相同规模的养猪场,一般一个月电费要1万元左右,我只要交2000元电费,其他部分自己生产。”老吴说,他去江苏那边考察,那家使用“黑膜塘”沼气池的养猪场生产出来的电自己还用不完。
有了这样“免费”的电源,老吴大刀阔斧地对猪舍进行了改造,配备了电动窗户、粪便清理机、地热输送等诸多“自动化”设备用以改善猪舍环境,让猪群过得更加舒适。
此外,除去沼液不方便长途运输只能就近通过管道灌溉外,老吴还曾将晒干的沼渣用于置换西蓝花叶当作饲料。
“西蓝花叶是上等的青饲料,蛋白质含量高,吃西蓝花叶长大的小猪,肉质要鲜嫩得多。”老吴介绍说,本地的西蓝花以出口为主,在食品安全标准上非常严格,种植时不能喷洒农药。而西蓝花在运输过程中只需保留3片叶子即可,为方便运输,多余的叶子就被废弃在田间,当作垃圾处理。“烂掉实在太可惜了。”为此,老吴此前便用沼渣与菜农交换西蓝花叶,取得了可观的收益。老吴说,以他现在的沼气池规模,一年可以换95万斤西蓝花叶,而沼渣对于菜农来说又是上好的田间肥料,可谓互惠互利。
由于目前一批2000多头猪全部是三元猪,只吃颗粒饲料,于是老吴便没有经常将沼渣清理出来贩卖,加之排出管道出了一些故障,一段时间下来,沼渣堵塞了沼气池的排出管道。老吴准备待到天气转凉,将沼气池重新改造后,再引进饲养金华两头乌(土猪品种,肉质比三元猪好,但长得慢),而金华两头乌是不挑食的,到时候又可以继续用沼渣换西蓝花叶。
高温炒玉米,让猪吃到更健康的饲料
对于眼下来说,尽管饲养的是比土猪经济效益更好的三元猪,但是只吃玉米等颗粒饲料也让老吴不得不摸索如何让猪群吃上更健康的饲料,因为玉米等饲料含有霉菌毒素,会让猪产生积累性中毒。
“玉米极易发生霉变,就算采取防潮等措施也依旧无法避免霉菌毒素的产生,因为这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不含霉菌毒素的玉米少之又少。”老吴经常翻阅资料,得知霉菌毒素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霉菌次生代谢产物,在饲料的加工、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均会产生,从而污染食物。若动物长期食用含霉菌毒素的饲料,则会产生积累性中毒,轻则食量减少、生长缓慢,重则呼吸困难、肝脏受损,甚至死亡。
为了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大多数养猪户都选择在饲料中添加吸霉剂、脱霉剂等化学药品,再给生猪喂食。然而,再好的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的毒素吸附干净。同时,再怎么吸附,毒素也无法分解,反而会随着猪的粪便排泄出来,此后又会作为化肥用于农作物灌溉,污染土壤,继而被农作物吸收,使得再次感染毒素,形成恶性循环。对于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老吴很是排斥。
再者,生猪食用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之后,体质便会下降,进而提高发病率。对此,养猪户只能使用抗生素等药品。但“是药三分毒”,生猪长期使用抗生素后,自身免疫力又会下降,于是就得加大药品用量,如此往复,又是一个恶性循环,而且生猪的肉质也会因此变差。
事实上,霉菌毒素作为养殖户要攻克的一大难题,目前只有一小部分人真正认识到霉菌毒素的危害并主动寻求解决方案。而一向精益求精的老吴显然无法容忍霉菌毒素的存在。闲暇时,老吴喜爱看书,也爱钻研技术,通过对书本知识和多年养猪经验的系统归纳,再结合赴江苏等地的养猪场实地考察所得,老吴在养猪场开始了一个新探索——高温炒玉米。
“霉菌毒素只在一定温度下较稳定,若将玉米加热到两三百摄氏度,毒素是可以被分解的。”老吴介绍说,他特地购买了一台高温杀菌机,只要将生玉米粒放入其中,通过机器的高温运作,玉米在炒制的过程中会被加热到特定温度,从而有效分解霉菌毒素,解决其污染饲料的难题。老吴指着机器边的手推车上堆放着的炒制好的玉米粉,色泽金黄,香气四溢。
健健身、晒晒日光浴,科学养猪有新招
在老吴的带领下,养猪场不断尝试、创新,始终走在科学养猪的前沿。爱钻研的老吴时不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奇思妙想,比如建个跑猪场让猪也能健健身、吹吹风、晒晒太阳,体验一把“小资”生活。
“在养猪的过程中,其实可以利用很多大自然中的免费资源,如阳光、空气,而怎么样把猪养好,其实就是个理念的问题。”早在2008年,老吴就已开始行动,在养猪场内建了一个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跑猪场。清晨喂食完饲料后,工作人员就会将猪赶到跑猪场里遛遛,让猪群一改以往的慵懒,动起来、跑起来。“通过运动,猪群变得更健康了。”这一理念在当时可谓超前,如今提起,老吴笑着说,免费的阳光、空气不好好利用起来,反而去用药,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老吴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为避免母猪在怀孕时,将营养全部吸收导致生出来的猪仔个头小,母猪怀孕期间会被限制食量,只能吃个半饱,所以一到“跑步”时间,饿昏了的母猪总喜欢啃地里的泥巴。“野猪为了补充微量元素一般会进食泥土,但吃多了肯定不好。”为此,跑猪场项目只能被暂时叫停。
不过,老吴对此并不气馁,他准备在跑猪场的泥地上铺上漏缝地板,这样既能覆盖泥土,避免猪群啃食,也能避免雨后猪群陷入淤泥之中,同时草也能通过缝隙长出来,方便猪群食用,可谓一举三得。
老吴还透露,下半年,养猪场将计划建造“阳光猪舍”,为猪群提供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现在的猪舍采光不好,使得猪群无法享受到阳光雨露的滋养。”在养猪场的仓库里,双层落地真空玻璃窗堆得满满当当,既隔音又隔热,这种透光式的建筑能让阳光照射到猪舍的每个角落。想必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猪也是相当幸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