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沼气网!
     首页  >   产业发展  >  发展现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杭州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3-09-03 来源 :杭州市农村能源办公室

21世纪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随着国内各大中心城市功能的高级化、城乡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区域同城化效应的不断强化,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已经迈入了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一体的新型城镇化阶段。2002 年中共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我国由传统城镇化进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更是强调了城镇化将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新型城镇化要求采用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生态方法和技术对能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成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重要的环节。

一、新型城镇化内涵及特征

1、新型城镇化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农村人口转移不出来,不仅农业的规模效益出不来,扩大内需也无法实现。

2、“新型城镇化”的特征

新型城镇化的特征是统筹和规划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的特色就是要由偏重城市发展向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也就是说要由原来的“重城轻乡”、“城乡分治”,转变为城乡一体化发展。要鼓励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组织建设“六个一体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1、促进了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过农村能源生态文明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农村地区蕴藏丰富的太阳能、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以及大量的农林牧生产加工废弃物资源,以多种能源互补的方式广泛应用于农民生活,农业生产中,形成产业体系发展,解决农村就业问题,增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2、改善了生态环境

通过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污废治理实现了农村环境清洁化,农林牧业废弃物能源化、肥料化,提高了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通过农村能源实用技术的不断创新,农村能源项目建设的逐步推广,促进了农村公共卫生处理设施改造,提高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健全了农村环境保护体系,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环境状况。

3、提升了科技水平

通过与企业、高校合作研发,示范应用推广了先进的农村能源技术,扩大了农村能源技术应用领域,提升了技术水平。

三、杭州市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发展之路

杭州市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开发利用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深入推进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形成了六条具有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链。

1、结合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形成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高效循环链结合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在我市逐渐形成了以农业生产废弃物为原料的资源化开发利用高效循环链。如在萧山吉天农业现代园区,以园区内蔬菜种植废弃物为原料,通过厌氧发酵技术处理农业废弃物,沼气用于烧制锅炉和发电,沼肥用于蔬菜生产和水产养殖。在淳安建设了千岛湖金溢农食用菌的“农业废弃物多级利用循环链”;东源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桑、菇、粮集成配套循环链”;老虎湾茶场的“生态茶园链”;德尧果蔬高效生态农业的“水果示范区高效循环链”等。

2、积极探索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新途径,构建产业循环链

积极探索农林业生产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途径,在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农林废弃物致密成型、碳化、气化等工艺研究,并进行了产业化生产,实现了农林业资源的再生增值。目前已有6家企业投产销售,形成年处理农林废弃物5.5万吨,逐步构建了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林业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产业循环链。如在建德市乾潭镇实施了“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以农林业废弃物为原料,利用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其热值达到二类烟煤的标准,年产量达到1.5万吨。

3、稳步推进大、中型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工作,完善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多级循环链

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和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按照“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治理原则,积极推广“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型”、“综合利用型”等不同模式的沼气工程和“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完善了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多级循环链。如在出栏生猪4.5万头的萧山盛养规模养殖场,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处理养殖场污废,并实现了“三沼”综合循环利用,沼液用于鱼塘和果园浇灌,沼渣进行有机肥加工,而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每年可向国家电网提供100万千瓦的绿色电力。

4、积极促进太阳能利用由农民生活向农业生产转变,实现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多元化循环链

近年来,依托农村能源项目建设,太阳能光热利用逐步由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应用向太阳能集中供热转变,太阳能光电利用由杀虫灯、庭院灯向太阳能垃圾房、太阳能光伏瓦应用转变,实现了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多元化循环链。如桐庐县瑶琳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工程,建成了太阳能集热面积1600m2,产生的热水可常年稳定在32℃,保证1800m2养鳖场220天换水使用。与富阳电力部门、浙江合大太阳能科技公司等单位合作,在富阳三桥镇和洞桥镇17户农居中,完成了光伏陶瓷瓦屋顶发电系统项目研究和示范建设。

5、积极开拓地能应用领域,实现地能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循环链

在农业水产养殖、花卉培育、畜牧养殖等方面试点探索地能应用新领域,实现了地能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循环链。如在萧山区远鸿花卉养殖基地建设了地源热泵机组,将地能应用于花卉温室培育上,安装了地源热泵20台,为3万株红掌等花卉植物提供热源,可长年保持大棚内恒温20℃,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尝试将空气能与太阳能结合应用于临安猪苗培育增温上。

6、加大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污废治理力度,创新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减量化循环链

根据我市农村经济、地理、生活习性等不同情况,先后形成了适用不同建造条件,不同出水要求的多种生活污水处理模式,这些模式在“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中被广泛应用;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模式。在富阳市洞桥镇等“六镇一乡”创新地建设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工程,建立了生活垃圾运输、分拣、处理、综合利用体系,使项目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了无害化、减量化处理,项目生产的有机垃圾肥符合《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减量化循环链。

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策略

1、转变观念,加强职能管理

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中,要求树立全面、均衡、持续发展的理念,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能源机构和职能;要加强农村能源队伍建设,及时充实农村能源技术力量,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与技能,建设一支与当前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农村能源队伍;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能源建设的资金投入。

2、统筹规划,合理开发

要树立“科学规划”的理念,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思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农村能源开发建设的科学规划设计。要注意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开发利用农林牧废弃物、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农村可再生能源,要开展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查,摸清数量和分布情况,逐步推广适用技术和模式,合理开发利用各种农村可再生能源,实现资源能源化、循环化利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建管并重,讲究实效

要加快从“重建设”向“建管并重”的转变,实现农村能源项目实施前、建设中、实施后全程的管理。项目实施前要考虑资源情况、经济发展情况、农民群众的接受程度和技术的适用性、安全性。建设中要严格贯彻落实各项项目建设制度,注重项目建设质量和安全。建设后要加强项目的管护,提高已建项目的运行利用率,确保农村能源建设工程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运行,进一步提高项目实施效益。

4、依托科技,不断创新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内涵,一方面要坚持科技创新的意识,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科技成果,加快研究开发一些适应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农村能源新技术和新工艺,努力提高科技在农村能源建设中的含量,发挥科技兴能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广适用农业农村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新技术、新模式,走资源化、能源化、肥料化发展之路,推动农村能源建设上档次、增实效,促进我市农村生态建设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上一篇:浅谈农村沼气物业化管理 下一篇: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背景研究报告(2008年)